《黑板跑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8 17:42:11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黑板跑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学贵有疑。乐于思考的学生,其创造思维能力和推理想象能力,乃至合作交流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等都会有较明显的提高,久而久之就会善于思考。思源于疑,所以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起掌握确定的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更需要。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质疑的机会很多,方法也多种多样。作为教师,应加以适当引导,使学生的质疑最有价值、最有效果。

一、针对课题质疑,激发探索欲望。

发现是创造的开始,疑问是智者的明灯。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常常是打开文章“窗户”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学就应当从这里切入。

如在教《“黑板”跑了》一课,板书课题时,我故意将引号漏掉,学生读了课题,不约而同指出引号忘了加,我随即质疑,这里的引号可以不加吗?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说出题目里的“黑板”,不是我们常见的教学用的黑板,而是另外一样东西——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是被一百六十多年前法国的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当作黑板了,所以,就要在黑板两个字上加了引号。这样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二、在读文中质疑,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读中感悟。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思维定势,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充分挖掘学习的潜力和动力,唤起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教学由“疑”开始,直奔要点,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不在旁枝细节上兜圈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在《“黑板”跑了》一课的教学中,在讲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时,我先放手让学生默读,并提出要求:

1、自由读课文,找出可以看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的语句,用——画出来。

2、边读边想,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课文,然后交流:你对哪个地方有疑问,请你把那儿读一下,再提出你的问题,有同学附疑,就到黑板上做上记号。

当时有学生提出:

1、街上很热闹,安培为什么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

2、安培为什么会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成黑板的呢?

3、“黑板”在向前移动,安培为什么不由自主地跟着“黑板”走,竟还能继续聚精会神地演算呢?

……

以读生问,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从课文中质疑,又在读课文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够不断深入地理解内容,体会蕴涵的感情、哲理。

我以上黑板做记号的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意识,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喜不自禁,为自己上黑板做了记号而自豪。

学生在质疑问难中通过反复揣摩,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其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思维能力得到了加强。

三、在质疑后释疑

对于学生的课堂提问,教师要因势利导,巧妙转移,使学生的疑问得到解答,释疑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以疑答问。街上很热闹,安培为什么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于是我利用学生的“疑”反问道:“这么热闹的大街,安培既不是聋子也不是瞎子,怎么会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抓住“好象”一词,让学生体会到安培当时心里一直想的是数学题,没有留神周围的行人、车辆,说明他非常专心。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加深了学生对中心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自然。

2、启发诱导。安培为什么会把马车车厢的后壁当成黑板的呢?这么粗心的人怎么会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似乎还真矛盾,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片刻,学生不难得到答案,正是对科学研究的专心造成了他生活上的粗心,概括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的品质。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培养自主探究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教师要予以积极引导、鼓励。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并教给他们解疑的方法,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2

通过选择学习方式与合作学习方式的引进,打乱了严谨、封闭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宽松的、合作的、自我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更能促使学生思维的灵动、开放、创新。同时通过多向评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独到和深刻。如评价表演时学生对于大街情境的补白:表演车子的同学来回穿校还不时发出喇叭鸣叫声,行人三三两两说话,有商人叫卖声,有路人还价声这样的表演使得文章所描写的平实的生活场景一下子生动形象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对于人物神态动作的补白:表演安培的同学低看头、故看眉,不时还揉一下太阳穴,嘴里还在喃喃自语,这表演逼真传神地再现了一个专心思考、沉浸于自己思维中的科学家。在这样表演的基础上如果能配以朗读不就更多彩了?学生的演、读、评,极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感悟了语言,体会了人物的思想。

在低年级教学中,表演环节的创设不光为了激活课堂气氛,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而服务的。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检查到学生懂得了安培心算题目的入迷,懂得了他看见黑板的喜悦,懂得了他把马车车厢后壁错当成黑板的原因,在灵动地交流评价中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安培这种忘我钻研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安培会随身带着粉笔?我让学生联系课文,反复诵读。最后,这个学生自己得出了答案——因为安培搞研究非常专心,专心到需要随时演算。他随身携带粉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培的钻研精神。

经常听到有老师说指导孩子读书要有梯度、有坡度,在教学中能体现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读书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黑板”跑了》这一课中,我就做出了一定尝试,表现在:循序渐进式的阅读要求,有梯度地引领学生读好课文、理解词语。

在解读课题、质疑课题以 ……此处隐藏5488个字……课堂上一直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抛一个“绣球”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说,尽情地讨论,尽情地争辩……哪怕花上再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抓住:“安培知道黑板在动吗?“你觉得安培傻不傻?”这两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鱼钩一样勾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也就最活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正是这样,我的学生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争辩”,我的学生慢慢地绽放着自我的风采:活跃、大方、睿智、善辩。

回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想起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为了引出生字的教学。这一方式虽然好,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多了点。总以问题引出生字的方法似乎单调乏味。我在生字的教学方面做得还不够好,我是不是可以采取更有趣、更灵活的方法,如猜字谜、编生字儿歌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的反思对于提高我的教学水平一定大有帮助。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4

老师板书:黑板跑了。

师:请你们自己读一下这个课题。

学生读后,师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感觉?

我觉得很好奇!

我感到很奇怪!

师: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让听的人感觉很好奇!

指名读(三个)再齐读。

师:那你在好奇什么呢?能不能说出来?

黑板怎么会跑呢?难道它像我们人一样有腿吗?

黑板是怎么跑的?

黑板为什么要跑?

黑板准备要跑到哪里去呢?

“黑板”两个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师:你可真细心,这个引号别人可都没有注意哦!看来你们非常好奇,想不想立刻去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师:好,请你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可以轻声朗读,也可以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想问题。

师:你愿意回答哪一个问题,就回答哪一个!谁先来呢?

我知道黑板为什么会跑,因为他不是黑板而是一辆马车的车厢后壁,马车跑了所以黑板也跑了。

师:非常正确,也说得很完整!还有谁来回答?

因为黑板是马车,所以它有车轮,所以就会跑了。

黑板加引号是因为这不是真的黑板,是假的。

师:哦,你真会动脑筋!那你还知道在什么时候要加引号吗?

在说话的时候,就是要把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师:非常正确,你真是个有心人!还有谁来回答?

黑板因为是马车,还是人家的马车,人家要走了当然要跑了!

师:你怎么知道是人家的马车?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读课文,“说来也巧,街道旁正好竖着~~~ ``~在‘黑板’上演算起来。”这个马车是在街道旁边的,安培是在街上走的,所以是人家的马车啊!

师:那跑到哪里去,谁知道吗?

不知道!

师:是呀!一辆街上的马车的车厢的后壁被安培当成了黑板了,而且是活的会走路的黑板!

我想刚看到这个课文题目的人,心里都会十分地好奇!我让孩子们读一读这个课题,把孩子们那种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充分调动起来。而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我在这里让学生有充分地思考时间,让学生去想去问。然后再自己读课文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学会分写和解决这些问题。也许这里缺少对分析的指引,但学生在读,在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里我充分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只是这些问,还只停留于在课题,其实更应该涉及到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我们常常把自己认为应该有疑惑的地方,强加于孩子们的头脑中去,让其也在这里存疑,然后再解决这些所谓的疑惑。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在这里感到疑问,即使是相同的地方,每一个孩子的理解也都不相同。所以我认为,让孩子学会问,善于问,敢于问,来培养孩子主动探究,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实现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15

《“黑板”跑了》是一则有关科学家的趣事,课文讲述了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在一边散步一边思考数学题,错把马车车厢的后背当成“黑板”的事,课文虽然没有写他是如何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地搞科研,但,这件事却能小中见大,让人们了解到真正的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和精神。课文中的安培所作所为,异与常人,却发人深思。在教学中,时刻把握着“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这课时,我抓住了“非常专心”这个词语,时刻围绕这个词语展开讲解。我让学生在第2自然段中,找出表现安培专心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这里我让学生谈谈热闹的街市,与课文中车辆、行人联系起来。又通过对比:“可是安培好象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学生很快动脑筋说出,实际上并不是安培真的没有看见,没有听见,只是因为太专心了,才没有注意到。于是学生对他的“非常专心”更加了解。

接下来的课文中,无论是安培把马车当作了黑板,还是情不自禁的话,到最后的发现真相,都表现了安培的专心。我相机指导学生想象他的动作、神态,理解聚精会神、再进行换词训练。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对安培产生敬佩的感情。也让学生明白想要有所成功,必须向他一样,专心致志。我在课堂上一直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抛一个“绣球”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说,尽情地讨论,尽情地争辩……哪怕花上再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抓住:“安培知道黑板在动吗?“你觉得安培傻不傻?”这两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鱼钩一样勾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也就最活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正是这样,我的学生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争辩”,学生慢慢地绽放着自我的风采:活跃、大方、睿智、善辩。

回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想起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目的是为了引出生字的教学。这一方式虽然好,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多了点。

在此课的教学中我也有感到不足的地方:学生从读到讲,达成“讲讲这个故事”的目标,必须让学生将课文语言材料“内化”,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因而,让学生说故事之前,就应该充分利用板书“散步、热闹、思考”这三个词汇,先让学生弄懂、弄透,再灵活运用“开始……接着……然后……”等先后词语,串起来说故事,这样做一个铺垫,由“外”而“内”再发乎“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讲故事的难度降低一些,效果会更好。

《《黑板跑了》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